教宗公开接见:希望不是空话,应予以散发和播种
(梵蒂冈新闻网)“聖神是基督徒希望的源泉”,“如果教會是一隻船,聖神就是推動她的帆,使她在歷史的海洋中前行”。教宗方濟各12月11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,向聚集在保祿六世大廳的信友們論述了“希望”的主題。這是教宗關於“聖神與新娘。聖神引領天主子民與耶穌、我們的希望相遇” 系列的最後一講。
教宗表示:“希望不是一句空话,也不是我们希望事情进展更好的模糊愿望:希望是一种信念,因為相信天主既许必践。因此,希望也被称為超性德行,因為它是天主所赐予的,而且有天主做担保。”
散发和播种希望
教宗解釋,希望“是一個非常活躍的德行”,幫助事情延續不斷。比利時司鐸及神學家康布蘭(José Comblin)是曾在巴西服務的傳教士,為窮人獲釋放奮鬥一生,於2011年去世。教宗引用這位神學家的一段話,“聖神是窮人呼喚的起源,是賜給那些沒有力量者的力量”,祂“引領受壓迫的人民為獲得解放和得以充分實現而奮鬥”。因此,有信仰的人必須培養及滋潤希望。”
“基督徒不能满足於拥有希望;也必须散发希望,成為希望的播种者。这是教会能给予全人类最美好的礼物,尤其在船帆似乎全都要落下的时刻。”
爱是福传最有效的形式
接着,教宗提到伯多禄宗徒对初期基督徒提出的邀请,“若有人询问你们心中所怀希望的理由,你们要时常準备答覆,且要以温和、以敬畏之心答覆”(伯前叁15-16)。教宗阐明,这是因為“并非论据的力量能说服人,而是我们晓得投入其中的爱”,这是“福传的首要且最有效的形式。它向所有人开放”。
圣神使基督在教会内临在及行动
在關於“聖神與新娘”的17次要理講授之後,教宗援引《默示錄》在結束語中聖神和教會向復活的基督發出的呼求“請來吧!”(廿二17),以及初期基督徒的呼求“Maràna tha!”,即“主請來吧!”,指出“這個呼喚和所表達的期盼在教會內從未消失”。
除了“期待基督的最后来临”,也“期盼祂在教会现世旅程的处境中继续来临”。但“请来吧!”也是教会对圣神的呼求,许多讚歌和祈祷就是一例。教宗在此作了总结。
“耶穌復活后,圣神是基督真正的‘另一个我’,也就是祂的代言者,使祂在教会内临在并行动。是圣神‘宣告未来的事’,并使人渴望和期待这些事。这就是為什麼基督与圣神不可分离,在救赎工程中也是如此。”
链接网址:
订阅电邮新闻:丑迟迟辫://飞飞飞.惫补迟颈肠补苍苍别飞蝉.肠苍/锄丑/苍别飞蝉濒别迟迟别谤-谤别驳颈蝉迟谤补迟颈辞苍.丑迟尘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