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宗2024年世界和平日文告:愿人工智能成为和平之路
(梵蒂冈新闻网)新科技必须始终指向「对和平与公共利益的追求,并为个人和团体的整体发展服务」。教宗方济各在第57届世界和平日文告中表达了这一期许。他敦促全球领导人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「最终要为人类友爱及和平大业效劳」。这篇世界和平日文告以「人工智能与和平」为主题,全文已于12月14日公布。第57届世界和平日将于2024年元旦庆祝。
科技-科学进步本是一把双面刃
教宗指出,新科技给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革新,众人应关注这些新科技的「伦理幅度」。教宗也强调科学和科技的任何进步本就是一把双面刃。
一方面,这些进步要是「有助于改善人类社会的秩序,促进友爱共融和自由」,那么就能增进人类的福祉、促成世界的转变。另一方面,科技-科学的发展,特别是在数字领域的发展,给人提供了非常多的选择,「其中一些或许会对我们的生存带来风险,危害我们共同的家园」。
没有任何科技创新是「中立的」
文告指出,没有任何科学研究或科技创新是「中立的」:「作为全然的人类活动,人们发出的指令反映出那些受到时代的个人、社会和文化价值所制约的选择。」同样地,人类的产物也是如此:「正是人类与周遭世界互动方式取得的成果,始终具有伦理幅度,与所有设计体验、引导产物达成特定目标的人的决策密切相关。」
这也应用在人工智能技术上。「在基础技术之外,其影响不仅取决于设计,更取决于其拥有者和研发者的目标和利益,以及应用的场景。」
因此,我们不能预先推测,人工智能的发展「会对人类的未来和万民的和平作出有益的贡献」。「唯有当我们展现出自己有能力负责任并尊重人性基本价值时,才会得出积极的结论」。教宗所指的人性基本价值,涵盖了「包容、透明、安全、平等、隐私和信赖」。
伦理议题
因此,需要成立一些负责研究新兴伦理议题和保护使用者权利的机构。「我们有责任拓宽视野,把技术-科学研究导向对和平与公共利益的追求,为个人和团体的整体发展服务。」
「假如科技发展非但没有促使全人类生活品质的提升,反而加重不平等和冲突,那么这些发展绝不可算是真正的进步」。教宗指出,人工智能带来的诸多挑战牵涉到「人类学、教育、社会和政治」的层面。
民主社会面对的风险
教宗举例解释道,某些设备能在文字上制作出句法与语意一致的成品,但这「并不保证它们是可靠的」。「当人工智能被用来助长不实讯息、散布假消息、导致对传播工具的信任度降低时,这便制造出严重的问题」。
滥用这些科技的情况,也会造成其它负面后果,「例如歧视、干预选举、对社会的监控增加、数字世界的排斥现象,以及个人主义日渐加剧」等等,这一切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。
接着,教宗提醒要当心民主社会及和睦共处所面对的危险,即:人工智能背后的科技至上态度,以及对人类无限权力的追捧:「借由鼓吹通过科技克服所有限度,痴心妄想要掌控一切,我们恐怕会对自己失去控制。」
算法不该决定我们如何理解人权
教宗表明,人工智能引起了「迫切」的伦理问题,包括歧视、操控或社会控制。「比方说,信任那些把人群分类的自动化程序,运用无孔不入的监控或社会信用系统,建立公民的等级排序,这会对社会结构造成深远的影响」。
「不该让算法来决定我们如何理解人权,把怜悯、仁慈和宽恕的基本人性价值搁置在一旁」。教宗强调了这点,并提出了新科技对职场的影响。
将人工智能应用在武器上
对于将人工智能应用在武器上的议题,教宗表示格外担忧,特别谈到致命自动武器系统(尝础奥厂),指出精密武器落入恐怖分子手中的风险。「最先进的科技应用,不该被用来助长靠暴力解决冲突的作法,却要为和平铺设道路。」
从正面的角度来看,教宗表明,人工智能可用于促进人类整体发展,「在农业、教育和文化领域引入重大创新,提高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生活水平,增进人类手足情谊和人际友爱」。
教育的挑战
文告也探讨了人工智能给年轻世代的教育带来的挑战,因为年轻一代成长于「科技普及的文化环境」。为此,教宗强调迫切需要教导青年善用人工智能,「以培养批判性思考为主要目标」。
需要规范人工智能的国际公约
基于上述种种,教宗敦促国际社会携手致力于通过一份有约束力的国际公约,以规范人工智能的发展和使用。「人工智能遍及全球范围,因此除了各国政府有责任在国内加以规范,国际组织也能发挥关键作用,在人工智能的应用和执法方面促成多边协议并予以协调」。
教宗最后总结道:「我在新年伊始祈愿,各式各样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,不要加剧当今世界现有的不平等和不公义情况,却要帮助终止战争和冲突,减轻我们人类大家庭所遭受的许多种苦难。」
链接网址:&苍产蝉辫;